集成平台、医共体、一体化集群、院内集成和医共体集成
2017年,国务院医改办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卫生健康委)在《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四种医联体的形式: 城市组建医疗集团、 县域组建医共体、跨区域建立专科联盟和边远贫困地区主要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
根据2021年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县域医共体是指“ 由县级医院作为牵头,乡镇卫生院作为枢纽,村卫生室作为基础,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三级联动的情况下形成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 当牵头医院需要同时承载院内集成平台和医共体平台业务时,如何满足两个平台对于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需求? 本文将从集成平台的角度分析,看看新型一体化集群式结构方案如何为医共体集成建设带来能力和价值的提升。
牵头医院对于院内集成和医共体集成业务的需求
1. 统一标准和接口复用需求
医共体和牵头医院院内有着各自的业务需求,其中有一部分的业务需求共通,包括数据交互标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在集成平台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接口及各种集成能力的复用快速满足需求。
2. 数据隔离性需求
医共体和院内集成业务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割和隔离,保证牵头医院的院内业务和医共体相关业务分别在独立的服务器进行处理。
3. 实时互操作需求
院内平台和医共体平台在部分业务协同场景中对交互的实时性也有要求。 例如,在医学影像阅读诊断场景中,二级医院上传云胶片至医共体平台,最后转至牵头医院,相关人员阅片后提供诊断建议并被实时返回到所属的二级医院,即基于实时的数据交互支持牵头医院和其它成员之间的业务协同。
牵头医院通常的解决方案及问题 通常情况下,由于业务需求不同,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院内集成平台和医共体平台会在两个独立项目中建设。 牵头医院这时就会 分别建立两个平台,医共体一套、院内一套 ,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1. 接口复用度低和院内外标准同步和统一较难
由于院内和医共体业务需求有部分重叠,不仅不同的业务需求部分需要各自建设,相同的业务需求由于难以通过传统的集成平台实现隔离也需要进行建设,导致接口复用度低。 同时院内和医共体的数据标准也可能会有差异,进一步地提升了今后与医共体成员直接业务协同的难度。
2. 运维难度增加 两套集成平台牵头医院需要分别进行管理,不论是一套人手运维两套平台或者两个团队分别运维,相比通过一套平台管理医共体和院内集成业务,运维过程会更复杂,难度更大。
3. 成本增加
两套集成平台也会增加各项建设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硬件资源占用成本(需要购买买更多的硬件设备)、未来平台的升级扩展成本(牵头医院需要持续对两套平台进行维护甚至是升级)等。 同时,想要实现两个平台间的信息实时交互也需要运维人员联合对应厂商进行大量改造,变相增加了成本。
一体化集群架构: 更适合院内和医共体双重需求的方案架构
1. 医院业务能根据运维类型特点进行分类
想要实现一套集成平台同时管理院内和医共体的集成业务,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对业务的分类。 全场景一体化的集群架构集成平台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业务的运维类型特点通过配置实现对业务的智能化分类,使医院的运维管理更加方便。
2. 集成业务能在统一平台上进行维护
全场景一体化的集群架构集成平台建设方案能实现一个平台管理多个方面的不同类别业务外,还能助力医疗机构实现“五个一体化”—— 数据集成技术一体化、界面一体化、组件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管理一体化。 医疗机构可以对开发、测试、管理、运维和监控界面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试,而院内和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业务(如术语字典、数据标准等)可以实现接口复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 一些院内和医共体中具有差异性的集成业务也能通过界面的切换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运维。
3. 院内院外业务实现物理隔离互不影响
全场景一体化的集群架构集成平台建设方案从架构和业务两方面保证了不同类别业务的物理隔离。 从架构角度上,集成平台可以通过API网关对业务进行分离,将不同类别的项目智能分配至相应服务器,达到服务器级别的物理隔离。
从业务角度上,为不同项目设置标签,保证此类项目分配的服务器优先级,可以避免院内集成和医共体的不同项目被混在同一个服务器进行处理,充分保证项目的独立性和隔离性。
4. 在高可用和性能延展上,集群版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实现动态扩容
全场景一体化的集群架构集成平台通过横向动态扩展使集成平台实现服务器数量的弹性伸缩,辅以负载均衡功能根据不同业务场景进行动态任务分配,最大化利用集群中的计算节点,不仅提升集成平台总体性能,还能实现项目精细化资源管理。 通过集群架构实现横向扩展,并通过负载均衡实现合理的动态任务分配机制后,传统集群架构的集成平台TPS能达到数千,实现百万量级并发环境下消息请求毫秒级延迟,资源弹性利用率也能达到8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高并发环境下快速响应问题。
除此之外,该方案还具备API网关及微服务管理、精细化用户权限管理、DevOps式的发布审核机制、可追溯的版本快照、集成监控的态势感知等能力,能更好地帮助牵头医院协调院内和医共体之间的集成需求。
结语
通过一体化集群架构方案实现一个集成平台上统一管理院内和医共体集成业务,在满足各类集成需求的前提下节省成本、降低运维难度,并提高整体业务协同能力,更好地助力医共体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可靠的数字“地基”。
Odin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