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平台、集群架构、一体化集群、运营管理、政策解读
如今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运营管理已成为常态,打好医院运营管理平台的地基,绕不开集成能力的一体化和平台架构的集群化。
国家政策指出
要通过系统集成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医院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标准化建设。
国家卫健委官网对“指导意见”也提供了解读,其中提到“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点任务,而“强化信息支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包括: 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 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系统与运营系统融合;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运营数据仓库。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了《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提出了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框架及功能设计要求,其中包括了数据基础、基础管理与集成等9大类业务,共45级163个功能点。
从上图的架构中不难看出,数据基础域和基础管理与集成域作为运营管理的支撑层,而在《指引》中提到基础管理与集成域中包括基础管理功能、系统集成在内的3级8个功能点(基础信息管理、用户及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系统配置、安全管理、内部应用系统集成、外部应用系统对接以及智能设备、物联网设备接入)。 其中的很多功能点都需要数据集成提供支撑和帮助,为上层的运营管理打好“地基”,但是在具体建设上,除了上述政策中的功能的点需要满足外,医院还面临着其它问题。
数据集成的具体建设
打破院内多平台“孤岛”现象,建立一体化大平台
院内的多平台“孤岛”现象
如今,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集成平台,然而由于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集成平台难以支撑多个部门的业务需求,出现问题时也难以快速响应,使医院退而求其次,通过在各部门分别建立平台以满足需求。 这导致医院中出现了多个不同的小平台,分别服务于不同部门,有的平台负责财务,有的集成平台服务于临床,有的平台则服务于管理,这些负责不同部门的平台之间数据没有打通,因此出现了多平台的“孤岛”现象。 由于平台之间的数据不互通,也没有统一的监控管理服务器,对于全院级别的运营和管理支撑很容易出现断层,也难以满足“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全流程管理。
而随着医院集成平台和运营数据中心(ODR)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也迫切希望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大平台打破院内多平台“孤岛”现象。
一体化集群架构助力大平台建设
想要建设好作为医院运营管理平台“地基”一体化大平台,绕不开集成能力的一体化和平台架构的集群化,而融合了这两种特点的一体化集群架构就成为了首选。
一体化集群架构能进一步加强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原生实现的集群架构(Controller + Worker)并非单机系统部署在多台虚拟机上形成的“集群” (其核心仍是单机架构),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能支撑全院各部门业务需求。
一体化集群架构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 技术一体化: 融合集成引擎(IE)、ESB、ETL、MQ等多种数据集成交换技术
- 界面一体化: 统一的开发、测试、管理、运维和监控界面
- 组件一体化: 控制组件、运行组件、API网关、用户鉴权等
- 功能一体化: 服务熔断、事件驱动、态势感知、DevOps等
- 管理一体化: 单点登录、流量控制、黑白名单、访问控制、容器微服务等
通过上述架构建设的一体化大平台,能为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功能完备、持续稳定、高能可靠”的大规模数据交换和业务集成能力,助力医院实现全流程运营管理。 随着医院运营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融合微服务和容器等新技术、性能更强的云原生平台未来将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结语
系统集成作为运营管理应用决策的底层支撑,除了需要满足各大政策中的功能点外,还需要保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能支撑起医院不同部门的多种业务需求。 医院采用一体化集群架构建设大平台,避免多平台“孤岛”现象,为上层的运营管理打好“地基”。
Odin文章评论: